<td id="kflgh"></td>
  • <object id="kflgh"></object>
    1. <acronym id="kflgh"><strong id="kflgh"><address id="kflgh"></address></strong></acronym>
    2. <track id="kflgh"></track>
        <p id="kflgh"><strong id="kflgh"><small id="kflgh"></small></strong></p>
        <table id="kflgh"></table>

        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

        發布人:埇橋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總工程師張靜、埇橋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信息室主任王貴剛

        發布時間:2022年11月17日

        發布地點:埇橋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五樓會議室

        發布單位:埇橋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參會媒體:

        內容簡介:11月17日,埇橋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召開《全區關于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新聞發布會。省、市、區多家新聞媒體參加此次新聞發布會。新聞發布會上,埇橋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總工程師張靜向新聞媒體介紹了埇橋區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的基本情況,埇橋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信息室主任王貴剛就“埇橋區三調有哪些創新方面”和“埇橋區三調現在的應用情況”兩個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埇橋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總工程師張靜接受記者采訪。

        發布會詳情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宿州市埇橋區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新聞發布會。在此我謹代表宿州市埇橋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向與會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新聞界的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自然資源和規劃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下面,我向大家簡要通報埇橋區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的基本情況。

        2018年9月,我區根據國務院、安徽省三調辦統一安排部署開展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下簡稱“三調”),以2019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匯總數據?!叭{”全面采用優于1米分辨率的衛星遙感影像制作調查底圖,廣泛應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創新運用“互聯網+調查”機制,全流程嚴格實行質量管控,歷時3年,全面查清了全區國土利用狀況。

        現將全區主要地類數據公布如下:

        埇橋區全區總面積為290745.37公頃,其中:

        一、耕地184720.73公頃(2770810.95畝)。其中,水田177.11公頃(2656.65畝)占0.10%;水澆地2775.97公頃(41639.55畝),占1.50%;旱地181767.65公頃(2726514.75畝),占98.40%。大店鎮、桃園鎮、夾溝鎮、大澤鄉鎮4個鄉鎮的耕地面積較大,占全區耕地的24.70%。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166486.70公頃(2497300.50畝),占全區耕地的90.13%;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16407.33公頃(246109.95畝),占8.88%;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1803.63公頃(27054.45畝),占0.98%;位于1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23.07公頃(346.05畝),占0.01%。

        二、種植園用地2843.42公頃(42651.30畝)。其中,果園2825.49公頃(42382.35畝),占99.37%;其他園地17.93公頃(268.95畝),占0.63%。我區園地主要分布在欄桿鎮、桃園鎮2個鄉鎮,占比39.42%。

        三、林地17468.27公頃(262024.05畝)。其中,喬木林地10250.60公頃(153759.00畝),占58.68%;竹林地1.72公頃(25.80畝),占0.01%;灌木林地436.06公頃(6540.90畝),占2.50%;其他林地6779.89公頃(101698.35畝),占38.81%。其中夾溝鎮、符離鎮2個鄉鎮的林地面積較大,占全區的林地面積27.04%。

        四、草地2739.06公頃(41085.90畝)。我區草地全部為其他草地。草地主要分布在褚蘭鎮、符離鎮,占全區的草地面積42.55%。

        五、濕地72.95公頃(1094.25畝)。濕地是“三調”新增的一級地類,包括7個二級地類。我區濕地全部為內陸灘涂,沒有紅樹林地、森林沼澤、灌叢沼澤、沼澤草地、沿海灘涂、沼澤地6種地類。濕地主要分布在祁縣鎮,占全區的濕地面積66.96%。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46817.19公頃(702257.85畝)。其中,城市用地10074.95公頃(151124.25畝),占21.52%;建制鎮用地2363.79公頃(35456.85畝),占5.05%;村莊用地32118.42公頃(481776.30畝),占68.60%;采礦用地1364.41公頃(20466.15畝),占2.92%;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895.62公頃(13434.30畝),占1.91%。

        七、交通運輸用地8473.93公頃(127108.95畝)。其中,鐵路用地751.70公頃(11275.50畝),占8.87%;公路用地3756.33公頃(56344.95畝),占44.33%;農村道路3963.77公頃(59456.55畝),占46.77%;港口碼頭用地0.54公頃(8.10畝),占0.01%;管道運輸用地1.59公頃(23.85畝),占0.02%。

        八、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3060.25公頃(345903.75畝)。其中,河流水面3456.77公頃(51851.55畝),占14.99%;湖泊水面1312.24公頃(19683.60畝),占5.69%;水庫水面370.91公頃(5563.65畝),占1.61%;坑塘水面3675.21公頃(55128.15畝),占15.94%;溝渠9458.68公頃(141880.20畝),占41.02%;水工建筑用地4786.44公頃(71796.60畝),占20.75%。

        “三調”是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本次調查全面查清了全區各類土地利用狀況、土地權屬狀況和地類變化情況,數據成果準確客觀反映了我區耕地保護、生態建設、節約集約用地方面存在的問題,必須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改進。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壓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實行黨政同責。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耕地“非糧化”,從嚴控制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規范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守牢耕地紅線。要堅持系統觀念,因地制宜,統籌生態建設。堅持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推動城鄉存量建設用地開發利用,強化土地使用標準和節約集約用地評價,大力推廣節地模式。推動全區土地綜合整治,盤活農村存量土地。嚴格國土空間規劃管理、土地用途管制,嚴懲違法用地行為,從嚴查處各類違法違規占用耕地或改變耕地用途行為。

        “三調”成果是國家制定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規劃、重要政策舉措的基本依據。通過開展本次國土調查工作,全面獲取了覆蓋全區的土地利用現狀信息,形成了集土地利用現狀數據成果、圖件成果、文字成果和數據庫成果等一系列成果。要加強“三調”成果共享應用,將“三調”成果作為國土空間規劃和各類相關專項規劃的統一基數、統一底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促進埇橋區高質量發展。

        以上是埇橋區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的基本情況,在此向與會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新聞界的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問題1:埇橋區三調有哪些創新的方面呢?

        埇橋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信息室主任 王貴剛

        回答:首先感謝你的提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1.在開展“三調”工作中,埇橋區充分利用先進技術減少了人為干預,“三調”工作全面采用優于1米分辨率的衛星遙感影像制作調查底圖,廣泛應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創新運用“互聯網+調查”機制,全流程嚴格實行質量管控。

        2.在實地調查作業中,埇橋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采取“1+1+1”的作業方式。外業舉證的圖斑,調查人員帶著移動設備聯合村委會成員和作業單位成員按照每個圖斑多角度拍照,確保所有圖斑不丟失;在調查完成后,打印紙質圖紙發到各鄉鎮國土所現進行現場對接,對初步成果進行核實;鄉鎮對成果確認后,埇橋區自然資源與規劃局牽頭到各鄉鎮利用電子投影的方式,由鄉鎮組織熟悉村內地形地貌的村干部逐村逐圖斑核實,對成果再一次檢核,如有異議作業單位人員再進行實地補充調查。

        問題2:埇橋區三調現在的應用情況如何?

        埇橋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信息室主任 王貴剛

        回答:自三調啟用以來,我區大力推進三調數據應用,在國土空間規劃、三區三線劃定、土地批供、礦產管理、耕地保護、林業調查等方面以及有了廣泛應用。

        接下來如何推進對三調成果的進一步使用

        埇橋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總工程師張靜接受采訪:

        下一步我們將更加深化三調在自然資源執法、耕地衛片監督、田長制、林長制、自然保護地、森林防火、林草濕地、生態紅線、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監測等方面的應用。

        對于三調數據,我們還亟需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更好地從數據中挖掘資源的價值,打破不同數據之間的壁壘,推進數據采集、管理、應用等全生命周期的價值管理。同時還需要深化調查監測數據的分析評價,對區域的自然資源稟賦、分布格局、演化過程與發展趨勢進行綜合分析,制定數據責任清單,為自然資源管理精準施策提供支撐。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