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人: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張連密
發布時間:2022年8月9日
發布地點:埇橋區財政局會議室
發布單位: 宿州市埇橋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參會媒體:
內容簡介:8月9日,埇橋區召開實施質量提升工程建設質量強區新聞發布會,人民數字、中安在線、新安晚報、拂曉報、埇橋發布、埇橋新聞網等多家新聞媒體參加此次發布會。發布會上,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連密就埇橋區質量強區創建工作及質量提升行動的相關情況及下一步工作打算進行了通報。質量股負責人就“埇橋區如何貫徹落實品牌戰略促進質量提升”、“區市場監管局對重點消費品如何開展監管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發布人: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張連密
8月9日,埇橋區召開實施質量提升工程建設質量強區新聞發布會,人民數字、中安在線、新安晚報、拂曉報、埇橋發布、埇橋新聞網等多家新聞媒體參加此次發布會。
發布會上,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連密就埇橋區質量強區創建工作及質量提升行動的相關情況及下一步工作打算進行了通報。質量股負責人就“埇橋區如何貫徹落實品牌戰略促進質量提升”、“區市場監管局對重點消費品如何開展監管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2022年以來,埇橋區把高質量發展作為促進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積極實施質量強區戰略,推動質量引領和標準先行“雙引擎”,全區質量工作穩中向好,質量提升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目前,我區上半年新增發明專利授權73件,截至目前我區有效發明專利1191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6.74件;商標有效注冊量為14536件;累計培育中國馳名商標3個、地理標志產品1個。我區榮獲中國質量獎個人提名獎1個,宿州市政府質量獎3個,皖美品牌示范企業1家,食安安徽示范企業2家。建立商品流通質量安全過程追溯體系,簽訂工業企業及商貿服務企業質量誠信承諾書190家,納入追溯體系企業110家。
下一步,區市場監管局將著力在創建質量強區工作上邁出更快步伐,扎實推進創建任務按期完成。持續更新、完善促進質量發展的激勵扶持政策和措施,引導激勵企業加強全面質量管理,以標準引領創新,提升產品質量。守好質量安全底線,圍繞重點消費品和工業品、食品相關產品、防疫物資,用好風險監測、監督抽查、專項整治等手段,降低風險隱患,確保質量安全。強化缺陷產品召回管理,嚴格督促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加強質量法規宣傳,普及質量知識,推行先進質量管理,形成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崇尚質量、人人關心質量的良好氛圍。
會后,質量股負責人接受媒體提問:
問題1:品牌戰略作為質量強區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我區是如何貫徹落實品牌戰略促進質量提升的?
回答:近年來,我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關于質量工作的決策部署,以質量強區建設為主線,扎實開展質量品牌提升活動,提高品牌戰略工作為區域經濟轉方式、調結構服務功能,建立完善的品牌激勵機制,打造“品牌強區”,實現品牌戰略全面推進。截至目前,全區創建中國質量獎提名獎1家,宿州市政府質量獎3家,安徽省高端制造示范企業1家,食安安徽示范企業2家。擁有著名商標(名牌產品)57個、馳名商標4個、知名商標23個,2016年,“埇橋人造板材”“順河木業”“符離集燒雞”進入全國區域品牌榜,品牌評估價值達93.09億元。國家地理標志產品1個(符離集燒雞),安徽省商標品牌示范企業3家。90家“三品一標”企業通過認證,其中無公害食品38家、綠色食品39家、有機食品2家、綠色產品1家。通過品牌戰略工程實施,有效提升我區產品美譽度和知名度,增加質量品牌提升工作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問題2:現在市民對產品質量更多的關注重點消費品,請問區市場監管局對重點消費品是如何監管的?
回答:今年以來,區局根據省、市局安排部署,對重點消費品專項執法檢查行動。檢查重點是兒童玩具及學生用品、小家電、居家用品、家用裝飾材料、電線電纜等16種產品為重點監測對象,以商場超市、加油站以及綜合性商場為重點區域,從生產、銷售、倉儲等環節入手,加強對重點消費品的執法檢查。檢查方式是檢查生產企業和經銷戶的進銷貨臺賬、原材料檢驗報告、標簽標識和產品質量檢驗報告等相關資料,檢查重點消費品生產及經營單位是否存在商標侵權、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等違法行為。重點查處生產、銷售不符合相關標準的產品,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以及偽造或者冒用他人廠名、廠址等違法行為。嚴厲打擊仿冒、傍名牌和虛假宣傳、虛假標識等欺騙性銷售行為。區局組織技術機構對部分重點消費品開展抽樣檢驗,并進行數據的匯總和分析。目前此項工作正在持續開展中。
首先歡迎各位出席埇橋區實施質量提升工程建設質量強區發布會,感謝大家對質量強區創建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下面我就埇橋區質量強區創建工作及質量提升行動的相關情況進行發布,敬請關注。
2022年以來,埇橋區把高質量發展作為促進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積極實施質量強區戰略,推動質量引領和標準先行“雙引擎”,實現質量供給水平和質量監管水平“雙提升”,全區質量工作穩中向好,質量提升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著力在創建質量強區工作上邁出更快步伐。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質量工作的重要論述,制定了《埇橋區2022年度創建安徽省質量強區工作推進方案》,召開2022年度創建安徽省質量強區工作推進會,舉辦了質量強區暨質量提升工作專題培訓,將質量培訓納入黨校課程體系,開展了產品、服務、工程專題調研,將品牌建設、質量提升、體系建設、質量監管等工作任務分解到各成員單位,充分發揮考核杠桿作用,撬動原動力,強化責任心,打好組合拳,扎實有效推進全區質量工作深入開展。
(二)著力在質量提升行動上樹立更大優勢。一是圍繞重點促提升。聚焦綠色食品、綠色家居、高端裝備制造暨智能制造產業,結合“四個一”質量提升行動和“464”行動服務高質量發展工作,扎實開展質量提升專項行動,推動標準、質量、品牌、信譽聯動提升。編制印發《宿州市埇橋區2021年質量狀況白皮書》,通報重點行業、區域的質量狀況,提出質量解決方案。二是典型引領促提升。開展質量技術幫扶“巡回問診”活動,積極推行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打造質量提升示范園區,培育樹立一批質量提升示范企業。圍繞首位產業、主導產業質量提升和產品、服務、工程等三大產業的重點企業質量提升。深化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深入開展“一園一品”工作,全力打造以“綠色家居”產業園為主導的質量提升示范區。積極推廣應用先進質量管理模式、技術,標準,加快建立企業產品、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推動企業實現全面質量管理。提供標準化技術幫扶,組織對50家規上企業參加企業標準化知識專題培訓,組織標準化專業技術機構深入企業開展標準化調研。開展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
(三)著力在質量創新上踏上更高臺階。一是全力優化營商環境,在企業開辦注銷領域、市場監管領域、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領域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對標提升工作。二是精準把脈知識產權,上半年新增發明專利授權73件,截至目前我區有效發明專利1191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6.74件;新增商標申請1330件,新增注冊商標1367件,商標有效注冊量為14536件,為全區質量創新提供扎實保障。
(四)著力在質量品牌建設上取得更多突破。圍繞符離集燒雞、埇橋板材、埇橋旅游等品牌,制定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立足埇橋特色資源,合理確定培育梯次和重點對象,有的放矢建立名牌產品創建梯隊。累計培育中國馳名商標3個、地理標志產品1個、安徽省名牌產品12個、宿州名牌產品31個。積極幫扶企業申報各類獎項,指導宿州市鴻正服裝服飾有限責任公司等5家企業申報2022年度皖美品牌示范企業,指導8家企業申報“食安安徽”品牌示范企業,培育指導20家企業參與第二屆區政府質量獎申報。目前,榮獲中國質量獎個人提名獎1個,宿州市政府質量獎3個,皖美品牌示范企業1家,食安安徽示范企業2家。
(五)著力質量安全監管上實現更大成果。一是立足“互聯網”+監管模式。依托“雙隨機、一公開”、“食品藥品執法”等多平臺開展多方式、多方面執法行動,目前共開展“雙打”、“守查?!?、特種設備等專項執法行動10次,受理各類投訴舉報2958件,查處各類案件800件,移交公安機關16件;建筑工程和水利工程建設質量合格率達到100%,工業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達97.73 %,食品安全抽檢合格率達96.1%。二是立足集成監管模式。通過區質量發展委員會、區雙打辦、區食安辦等牽頭組織,建立商品流通質量安全過程追溯體系,簽訂工業企業及商貿服務企業質量誠信承諾書190家,納入追溯體系企業110家。嚴格實行質量追溯、產品召回和責任追究制度。上半年共上報缺陷產品召回線索4條,開展缺陷產品召回2起。三是立足群眾監管模式。大力開展送政策進企進園,開展集中宣傳教育,營造質量強區創建良好氛圍。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扎實推進質量強區工作。深入貫徹落實區政府《埇橋區2022年度創建安徽省質量強區工作推進方案》,提高站位,壓實責任,對照考核目標任務,認真落實質量強區建設總體目標和發展任務,科學有序、積極穩妥推進創建任務按期完成。
二是更新、完善、出臺促進質量發展的激勵扶持政策和措施,引導激勵企業加強全面質量管理,以標準引領創新,提升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
三是推進質量文化建設。守好質量安全底線,建立質量安全監督機制,圍繞重點消費品和工業品、食品相關產品、防疫物資,著力用好風險監測、監督抽查、專項整治等手段,降低風險隱患,確保質量安全。加強缺陷產品召回管理,嚴格督促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加強質量法規宣傳,普及質量知識,推行先進質量管理,形成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崇尚質量、人人關心質量的良好氛圍。
四是加強協調配合。質量強區工作主要涉及市場監管、農業、建設、旅游四個部門,各自承擔不同的任務職責,區質量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將發揮好牽頭作用,抽調精干力量、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將這一事關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